4月24日,舞蹈教研室于艺术楼409办公室开展“古典舞水袖教学方式探究”主题教研活动,由谈倩老师主持,舞蹈教研室教师们围绕古典舞水袖教学方式的传承、市场适配及教学创新展开深入研讨。
活动伊始,谈倩老师抛出两大核心议题:古典舞传承的必要性与水袖教学的市场适应性。她追溯水袖艺术的历史渊源,从汉代“以舞相属”的长袖翩跹,到唐代“霓裳羽衣”的飘逸灵动,层层递进。谈老师强调,古典舞水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承载着深厚的美学底蕴与文化记忆,其传承意义深远。针对市场适配性,与会教师共同剖析当下演艺、文化教育等领域对古典舞人才的需求,探讨学生水袖技能与市场需求的衔接路径。

在课堂教学创新环节,教师们达成共识:古典舞水袖教学需突破单一技法训练模式,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文化潮流对中国舞水袖动作进行改编,并融入文化教育内核。通过引导学生将袖舞技法与诗词、戏曲等传统文化元素结合,教师可帮助学生将舞蹈动作转化为文化表达的载体,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段婷婷主任在发言中提出“以剧引领教学”理念,强调将剧目创作与排演贯穿教学全程,通过实战项目强化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与教学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水袖技法的理解与运用。陈笑嫣老师则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指出古典舞袖舞蕴含丰富文化意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挖掘河南本土文化资源,如河洛文化符号等,将其融入水袖动作再创作,使袖舞能够观照河南文化。
此次教研活动为古典舞水袖教学明确了“传承与创新并重、技法与文化融合”的发展方向。未来,舞蹈教研室将持续优化教学模式,推动古典舞水袖教学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市场竞争力的舞蹈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图/文:陈笑嫣 审核:池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