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一场围绕舞蹈教学创新的研讨活动在艺术楼409办公室展开。此次活动由舞蹈教研室学术带头人毛宝杰教授主持,舞蹈教研室全体成员共同探讨“以剧带教”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毛宝杰教授首先指出,传统舞蹈教学模式存在技巧训练与剧目排练割裂、标准化体系抑制创造性表达等问题,“以剧带教”模式为打破这些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模式将经典剧目作为“动态教材”,通过情境化学习实现技巧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表演需求倒逼技术精进”的良性循环,符合多学科理论支撑下的教学创新方向。

在发言环节,教研室成员积极分享见解。段婷婷主任结合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沉浸式教学法,认为剧目能为学生提供真实任务情境,通过角色代入强化情感与技术协同,同时不同课程之间可以互相协作。例如在敦煌舞课程可以与剧目排练课程相结合,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肢体能力,且在演绎角色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舞蹈动作背后的情感,从而提升表现力。
谈倩老师从艺术心理学的具身认知理论出发,提出身体运动与叙事逻辑同步训练可提升艺术表现力。以古典舞基训中的单腿蹲为例,在动作中解构“柔韧与呼吸控制”,让学生在展现身体柔韧性的同时,更好地诠释动作中的情感。
随后的讨论环节气氛热烈。老师们围绕“以剧带教”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探讨。针对学生水平差异问题,分层教学成为共识,可设置“剧目难度梯度”。在剧目编创方面,陈笑嫣老师指出可以引导学生创作立足河南本土文化的创新性作品。
此次研讨活动为舞蹈教研室在教学方法创新上指明了方向。未来,教研室将继续探索“以剧带教”模式,推动舞蹈教学从传统模式向“技术-艺术-人文”三维教学目标转变,致力于培养“完整舞者”,让舞蹈教学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文:陈笑嫣 审核:池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