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15日,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十届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活动在河南大学音乐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专家学者、专业教师及学生三百余人齐聚一堂。洛秦、赵为民等相关学术领域权威专家、教授及青年学者近300人参会,宣读论文达百余篇。
在这所历史名校与文化古都中,就中国音乐史学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音乐史料发掘与拓展、中国音乐史教学问题、跨学科研究及中原地区音乐史研究等议题,展开为期两天的专题研讨,并举行第十届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颁奖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中国音乐史学在21世纪的新发展。我校艺术学院音乐邬治国老师受到了组委会的邀请参会。
开幕式结束后,专题研讨会将分为三个会场陆续展开共18场学术汇报,围绕宋代乐谱、音乐人物、音乐制度、城市音乐、音乐经济和音乐演出六个方面展开。温州大学王小盾教授以《论中国音乐史料的编纂——从材料学角度考察近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学》为题作大会主题发言。王小盾老师强调编纂音乐史料是进行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基础,通过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郑锦扬教授的发言《中国音乐史学发展研究的四种视野》分为四个方面:一、系统视野的研究。从历史学系统与音乐历史学系统,对中国音乐的历史研究。二、宏观视野的研究。以空间的宏观视野、乐史的宏观视野,对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史学的历史研究。三、关联视野的研究。音乐与紧密相关学科、学问关联的历史研究。四、世界视野的研究。从中外关系、世界乐史的视野对中国音乐的历史研究。他认为,发展音乐史学,是民族复兴新时代音乐史学界的重任,要更好地向历史学、文学、哲学界学习,以此拓宽音乐史学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次会议,让我们了解到中国音乐史及传统音乐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了研究路线、学术方向。为我校传统音乐文化的开展与研究指明了方向。
图/文:邬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