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艺术学院舞蹈教研室在艺术楼409办公室开展了以“维吾尔族舞蹈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入探索维吾尔族舞蹈教学方法,提升高校民族舞蹈教学质量,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研讨。
活动中,赵意娇老师作主题发言,她指出:高校学生学习不同的民族民间舞意义深远。一方面,有助于构建更完整、多元的舞蹈知识结构,拓宽审美视野;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背景,感受独特艺术风格,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传承责任感。同时,学习民族民间舞还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节奏表现力、技术技巧与身体协调力,为民族民间独舞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以维吾尔族舞蹈教学为例,赵意娇老师分享了教学实践经验。在课程准备阶段,她建议让学生提前搜集了解维吾尔族文化知识与历史背景,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结合视频、PPT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细致讲解赛乃姆、刀郎、铃鼓舞等不同类型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她强调分层教学,注重风格韵律的培养。教学内容从基础逐步过渡到综合性组合,涵盖体态、手位、脚位、步伐等。在风格性组合教学方面,赵意娇老师表示,以赛乃姆为例,其分为哈密赛乃姆和喀什赛乃姆,前者大气活泼,后者以铃鼓舞为代表,风格清脆且技巧性强。教师可通过针对性教学,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风格特点。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毛宝杰教授结合实际创作经验,认为维吾尔族舞蹈是激发艺术灵感的“富矿”,其鲜明的风格特色与灵动多变的艺术表现形式,既能与现代舞蹈语汇有机融合,创作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的舞蹈作品;也可为舞台表演、文化交流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他呼吁教师团队积极引导学生以维吾尔族舞蹈为蓝本,开展编创实践,在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同时,注入青年一代的创新思考,推动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此次教研活动为舞蹈教研室教师搭建了交流平台,围绕维吾尔族舞蹈教学展开深入探讨,碰撞出思维火花,为优化高校维吾尔族舞蹈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同时此次教研活动探讨了学术与实践并重的思维视角,对推动民族舞蹈教学发展、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图/文:陈笑嫣 审核:池浩东